台灣扁柏

常綠大喬木,幹皮紅褐色,縱向淺裂,枝條平展,小枝綠色。扁柏與紅檜並稱為檜木,扁柏常為純林,或者是與紅檜、鐵杉混生,較少與闊葉樹混生。台灣扁柏的分布高度通常略比紅檜木高,生長的地域潮濕,且其生長的植被土壤發育較好。台灣的棲蘭山區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扁柏林。

生態價值

  • 恢復高山原生森林:台灣扁柏適合在中高海拔地區種植,能幫助恢復遭受過度開發的原生森林,並提供穩定的棲息地給高山特有物種,如帝雉和台灣黑熊。

  • 作為屏障樹種防止外來物種入侵:台灣扁柏能與其他台灣特有樹種形成生態屏障,有效阻止外來物種的入侵,保護原生森林的完整性。

  • 促進森林穩定性與生物多樣性:台灣扁柏樹冠密集,樹葉能減少地表水分蒸發,為林下植被提供穩定的微氣候環境。林下形成的腐殖層則為昆蟲、真菌和微生物提供棲息地,促進生物多樣性。

  • 涵養水源與穩固土壤:台灣扁柏的深根系能穩固土壤,減少山區的土壤流失。其林下枯枝落葉可形成厚實的腐殖層,有效涵養水源,對高山地區水文環境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• 耐陰特性適合復育初期:台灣扁柏能在林下陰暗的環境中緩慢生長,是森林復育初期的理想樹種之一,能與其他針闊葉樹種(如紅檜、台灣杉)混合種植,恢復原生森林的層次結構。

  • 長期碳吸收與儲存:台灣扁柏屬於長壽樹種,能在生長過程中長期吸收並固定二氧化碳,對應對氣候變遷、提升森林碳匯具有重要意義。

  • 抗病蟲害與生態平衡:台灣扁柏具有抗病蟲害的天然特性,其分泌的芳香物質(如檜木醇)能抑制病菌和害蟲的繁殖,有助於維持森林的健康生態環境。

人文與文化價值

  • 象徵台灣自然文化的傳承:台灣扁柏是台灣森林的象徵之一,歷史上被大量用於建築和工藝品製作。它的堅韌與壯麗,代表了台灣自然資源的豐富和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。

  • 建築與工藝的歷史角色:台灣扁柏的木材耐久性高,香氣宜人,是傳統廟宇建築、棺木及家具的首選材料,象徵著尊貴與長壽。這些用途在台灣歷史與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

  • 宗教與精神意涵:扁柏因其生長緩慢、壽命長,被視為神聖之樹,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。許多古老的扁柏樹成為寺廟的護佑之樹,代表穩定、持久與超越時空的生命力。

  • 生態教育與保育意識:台灣扁柏作為保育樹種,種植在森林復育區有助於提升人們對原生樹種的認識,傳達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,並促進環境教育的發展。

  • 經濟與生態旅遊價值:台灣扁柏的高經濟價值和文化意義,使其成為生態旅遊的重要元素。以扁柏為核心的森林步道或生態解說,吸引遊客參觀,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,也帶來對自然保護的共識。

 

Share this post